她们戴着头巾,也戴着自由:我在马来西亚看到的穆斯林女性真实生活

文化适应
她们戴着头巾,也戴着自由:我在马来西亚看到的穆斯林女性真实生活

穆斯林女性是谁?一个基本定义

“穆斯林女性”指的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女性群体。在全球不同国家和文化中,穆斯林女性的身份表现形式多样,但通常她们会遵守伊斯兰教义的一些基本规范,比如在公共场合穿着端庄,部分女性会选择佩戴头巾(hijab)作为宗教信仰的象征。不过,头巾的佩戴标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教派与家庭中都存在差异。它并非全球统一,也不总是出于强制,更不应作为衡量自由与否的唯一标准。


一场在地铁站台的文化“撞见”

我第一次被这种差异深深触动,是在吉隆坡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铁站里。几个戴着头巾的马来穆斯林女孩站在站台上,兴奋地自拍、打趣、笑闹,阳光透过天窗洒在她们的头巾上,反射出温柔的光。

那一刻,我脑中固有的刻板印象瞬间崩塌。她们的活泼、自信和喜悦,就像我身边任何一位年轻女性一样。她们喜欢拍照、喜欢打扮、爱和朋友分享生活——戴着头巾,并不意味着戴着沉重。

从那天起,我开始留意在公共空间中的穆斯林女孩。她们在商场、咖啡馆、公园、学校,和任何年轻女性一样拥有自己的节奏。自拍、聊天、跑步、野餐,她们的身影轻盈自在。不同的,只是头上的那块布料。

在城市公园休闲的穆斯林女性


“头巾不是强制的” ——关于选择权的发现

我原以为信仰伊斯兰的女性都必须佩戴头巾,直到后来和本地朋友聊天,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在马来西亚,是否佩戴头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选择、家庭氛围、甚至州属的政策氛围。

例如,在马来西亚的槟城州雪兰莪州等多元文化背景较强的地方,不少女孩并不戴头巾。她们仍然是虔诚的穆斯林,只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信仰。

相比中东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女性必须穿戴黑色的阿巴亚(Abaya)并佩戴黑色头巾(有些地方甚至要求面纱),马来西亚对穆斯林女性穿着的规范明显更为宽松。这里的头巾可以是粉色、嫩绿、紫蓝,也可以是缎面、棉麻、雪纺的各种材质。甚至很多马来女性,会将头巾视为每日造型的一部分,与衣服搭配,追求风格和协调。

我曾有一位积极心理学课程的马来穆斯林女老师,每节课都会戴不同颜色的头巾,搭配她的服装。有时是低调的同色系,有时则是亮眼的撞色配搭,时尚又有品位。每次上她的课,光是期待她那天的穿搭就让人心情愉悦。她用她的样子,诠释了“自由”与“信仰”可以共存。


穆斯林女性的“现代面孔”

这位心理学老师也刷新了我对马来穆斯林女性的职业形象。她三十出头,未婚,是心理学博士,对工作充满热情,乐于助人,每逢传统节日还会亲手做小饼干送给朋友,生活感十足。她不仅是一位好老师,更是一个热爱生活、拥有自主选择权和能量的现代女性代表。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比如马来西亚的司法界“铁娘子”——拿督哈达丽莎·赛义德依斯迈(Datuk Tengku Maimun Tuan Mat)。她是马来西亚历史上第一位女性首席大法官,自2019年起领导国家最高法院。她在多个重大司法案件中展现出坚定的立场与公正的判断力,不但为马来西亚女性争取平等发声,更成为无数年轻女性的榜样。

Datuk Tengku Maimun Tuan Mat


她不仅打破了马来西亚法律界传统由男性主导的局面,也用自身经历向社会传达:穆斯林女性不仅可以参与社会,更可以成为社会最重要的决策者。



穆斯林女性,不是“他者”,是“我们”中的一部分

过去,我们很容易将“戴头巾的穆斯林女性”视为“他者”——她们有自己特殊的文化与禁忌,与我们不同。然而在马来西亚,我逐渐明白:她们不是“不同的人”,而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她们信仰一种宗教,选择一种服饰,但她们追求幸福、表达自我、争取职业发展、建立家庭和社群……这些愿望与能力,和任何女性都没有不同。



写在最后

今天,当我再次在路边、地铁、教室看到她们时,心中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异样感”。我看到的是一群坚定、自信、时尚、善良的女孩,她们带着自己的文化、信仰和自由,在这个多元的国家中生动地生活着。

我开始意识到,真正的尊重,不是去“同情”她们的文化,而是去理解与欣赏她们选择中的那份从容。她们戴着头巾,但头巾并不遮住她们的光芒。她们也许安静,但安静不代表沉默——那是信仰与个性平衡后的笃定。

她们是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女性,也是这个世界上每一位在复杂身份中追求自我的现代女性。


评论 (0)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来留下第一条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