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中国学生在马来西亚读四年到底啥情况?

经验分享
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中国学生在马来西亚读四年到底啥情况?

每年高考季都有家长盯着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纠结——花十七八万拿个盖着985钢印的毕业证,到底算不算镀金成功?

这学校2016年在吉隆坡开张,光是中国学生就招了2000多号人。



毕业证确实和本部没差别,但成绩单上"马来西亚分校"几个字跟水印似的怎么也擦不掉。最近有毕业生爆料,某些国企在背调阶段直接问"是不是东南亚那个分校",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所谓国际接轨的教育模式细看全是矛盾点。全英文教学听着高端,可学生实际得在马来小贩市场用塑料英语砍价,课堂学的商务谈判技巧根本用不上。有计算机专业学生吐槽,东南亚互联网基建比国内落后五年,实验课还在用国内淘汰的硬件设备。保研回国的学生更尴尬,国内教授看着他们交的全英文论文直摇头:"你们这个文献综述写法太西方了,改成本科生能看懂的中文再来。"



把分校和宁波诺丁汉这类中外合办大学对比更显魔幻。西交利物浦学生拿的是利物浦大学学位证,诺丁汉学生毕业直接进英国高潜力人才签证名单。厦大马校的学历认证看似双保险,实际在海外求职时HR根本分不清这是分校还是野鸡学院。去年有会计专业学生在伦敦投简历,对方公司竟要求提供"厦门大学总部开具的校区证明",这种中国特色认证体系让老外完全摸不着头脑。



马来西亚政府当年给地皮的本意是想蹭中国教育资源,结果现在校区里三分之二都是中国面孔。本地学生嫌学费贵不报考,其他东盟国家学生看中的是厦门这块招牌,可回国发现中企在东南亚招人更认广西民族大学这类区域性高校。现在连学校老师都开始焦虑——教了五年国际金融,学生全跑去考国内公务员,那些全英文课件算是白准备了。



说到底这就是教育产业化的怪胎。厦门大学想借一带一路东风开拓国际市场,马来西亚盘算着赚中国家长的教育经费,学生们赌的是用二本分数换985名头。三方都在走捷径,最后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既够不着顶尖外企的门槛,又放不下身段去中小民营企业。有这钱真不如在国内读个杭电计算机,至少毕业能赶上杭州互联网公司的校招季。镀金镀成镀锌板,这事还真得掂量清楚。

评论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
John_1984
John_1984
2025-08-09 07:00
实用!想了解985毕业证含金量,求更多学习体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