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授课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有什么区别?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

课少≠简单!选择前务必了解这些关键区别
“研究型硕士课程少,没作业,肯定比授课型简单吧?”这是许多准备申请马来西亚硕士的同学存在的最大误区。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来说,情况恰恰相反。
今天,我们就来彻底解析这两者的区别,帮助你在留学路上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温馨提示:全篇干货,不含水分,建议同学们反复观看,仔细消化❤
授课型硕士 (Coursework Mode)
学习方式:
- 以课程学习为主,有固定的课表和课程要求
- 通过听课、小组讨论、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获取知识并通过考核
- 通常需要完成小论文或毕业项目
适合人群:
- 喜欢结构化学习环境
- 善于考试和完成作业
- 希望系统掌握某领域知识
- 计划毕业后直接就业
难度特点:
- 显性难度:按照课程规定的时间上课,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科作业,有考试的专业压力大
- 优势:路径清晰,毕业时间相对确定(私立学校通常1年,公立学校通常1.5-2年)

研究型硕士 (Research Mode)
学习方式:
- 以独立研究为主,自主性强
- 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原创性研究
- 最终需要完成一篇有质量的学位论文
适合人群:
- 有强烈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
- 自律性强,能独立工作
- 计划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 喜欢探索未知问题
难度特点:
- 隐性难度:自主探索的迷茫感,研究无进度的挫折感
- 挑战:本科生缺乏研究经验和论文写作训练,起步困难

申请要求
授课型硕士:
1.本科毕业证和成绩单扫描件
2.本科毕业证和成绩单公证件扫描件
3.本科毕业证学信网学历认证中英文扫描件
4.小两寸证件照电子版
5.护照整本扫描件(有效期18个月以上)
6.语言成绩单(可后补)
7.个人简历
8.工作证明(如有)
研究型硕士:
1.本科毕业证和成绩单扫描件
2.本科毕业证和成绩单公证件扫描件
3.本科毕业证学信网学历认证中英文扫描件
4.小两寸证件照电子版
5.护照整本扫描件(有效期18个月以上)
6.语言成绩单(可后补)
7.个人简历
8.工作证明(如有)
9.研究计划书(RP)
10.推荐信(部分学校需要)
注:专升本起点都需要再提供专科的毕业证成绩单以及公证件和学信网学历认证!

为什么研究型硕士反而更难?
很多同学被研究型硕士“课程少”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忽略了其背后的真正挑战:
- 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需要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创造者
- 自主管理的压力:没有固定的课表和 deadline,容易迷失方向
- 导师关系的重要性:与导师的匹配度和沟通效率至关重要
- 论文写作的挑战:长篇学术写作对本科生是全新体验,导师觉得写的不行的时候可能会反复推翻重写!
一句话总结:授课型是“别人给你地图让你走”,研究型是“你自己绘制地图探索未知”。

如何选择?问自己这5个问题
1.职业目标是什么?
- 企业就业→授课型优先
- 学术研究→研究型优先
2.学习风格如何?
- 喜欢跟着老师学→授课型
- 喜欢自己探索→研究型
3.自律性如何?
- 高度自律→可以考虑研究型
- 需要外部约束→授课型更合适
4.时间规划如何?
- 想快速毕业→授课型(1-1.5年)
- 时间灵活→研究型(1.5-3年)
5.经济状况如何?
- 研究型可能2年毕不了业,需要多准备一点留学备用金
- 授课型毕业更快,更早工作赚钱

课程安排对比
英迪大学教育管理硕士:授课型
1年制/课程:
学习、设计与技术教育硕士:研究型
2年制/课程:
第一年
- 研究方法论课程
- 论文
第二年
- 论文

给本科生的实用建议
如果你决定挑战研究型硕士:
- 提前联系潜在导师,沟通研究方向
- 提前学习研究方法论和学术写作
- 做好心理准备,研究过程是孤独的旅程
如果你选择授课型硕士:
- 关注课程设置与职业目标的匹配度
- 选择实践性强的项目和课程
- 利用同学网络,拓展人脉资源

写在最后
选择硕士类型不是比较“谁更简单”,而是寻找“谁更适合”。没有绝对更好的选择,只有更适合你的路径。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打破误解,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明智决策。无论选择哪条路,提前了解、充分准备都是成功的关键!
如果你对马来西亚留学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会为你提供更多专业建议!
评论 (0)
暂无评论,来留下第一条评论吧
关于作者

马来西亚第一美少女战士
已认证用户加入时间: 2025-06-24
攻略数量: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