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天气图标 --°C -- · --% · --
|
加载中... 天气图标 --°C -- · --% · --

为什么很多马来西亚留学生一到考试季就崩溃?

经验分享 留学生日常
为什么很多马来西亚留学生一到考试季就崩溃?

每到马来西亚各高校的考试季,朋友圈总被各种“崩溃”状态刷屏了。

“又一个不眠夜,咖啡已经对我无效了”

“一周考四门,教授是想让我们见识热带风暴的威力吗?”

“想念国内食堂的豆浆油条,这里的椰浆饭再也吃不出香味“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状态的主人公大多是我们马来西亚留学生朋友。为什么一到考试季,这个群体就特别容易陷入崩溃状态?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温馨提示:全篇干货,不含水分,建议同学们反复观看,仔细消化❤

语言关:看似过了,其实没全过

虽然马来西亚高校普遍采用英语授课,但对许多中国学生来说,课堂英语与考试英语完全是两个概念。

“听课能听懂七八成,但考试那些论述题,我知道答案却写不出地道的英文表达。”这是大部分同学所面临的难题

专业术语更是让人头疼,光是记忆各种英文全称就够吃力了,还要理解它们的特性和含义,又是难倒大片学生的一个考验

更让中国学生措手不及的是初到之后还没来得及适应的马来西亚的英语口音。“刚开始完全听不懂印度裔教授的课,课前课后花大量时间去预习和巩固理解,学习任务量感觉一下子翻了好几倍,考试也比较难拿到理想的分数”,来自泰莱大学的林同学很无奈的跟我们吐槽



教学方式差异:从填鸭式到自主学习的艰难转型

马来西亚的教育体系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不同在考试季尤为突出。

“在国内,有老师辅导员跟进各种学习问题,在这里课堂之后老师不会主动跟进,作业没交就不及格,除非自己主动去问老师一些不懂得额问题。”

“最让我不适应的是,这里的考试更注重批判性思维。死记硬背根本行不通,必须要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任务和进度也让人压力倍增。“有的课程作业非常多,一门课至少3个作业,还要准备考试,感觉要长在图书馆了。”



孤独的战斗:一个人的热带雨季

留学在外,意味着失去了熟悉的支持系统。考试季来临,没有父母的照顾,没有老友的陪伴,所有压力都只能自己扛。

“复习到凌晨三点,听着窗外的雨声,特别想家。”

“在国内,考试期间妈妈会炖汤,爸爸会嘘寒问暖。在这里,复习到深夜还要想着明天去哪个餐厅解决三餐。”

文化差异加剧了孤独感。“不是不想交本地朋友,但考试季大家都忙,而且文化背景不同,很难找到可以深度交流的人。”

如果能找到合拍的学习搭子,深夜的复习也感觉有人并肩作战了!



不敢失败的包袱:跨国家长的期望

许多中国留学生来自中产家庭,留学花费不菲。他们身上背负的不仅是个人梦想,还有全家人的期望。

“我爸妈为了我留学花光了积蓄,我不能辜负他们。”这样的想法成为了压垮许多留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每次跟家里视频,父母总是问‘考试准备得怎么样’,虽然知道是关心,但压力真的很大。”

奖学金的压力也不小。“我的奖学金要求每学期GPA不低于3.5,一旦低于这个分数,下学期的学费就成问题了。”

考试期间放平心态,相信自己平时的努力,压力太大的时候要学会排解,跟朋友聊聊天放松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应对之道:在挣扎中寻找平衡

面对考试季的压力,留学生们也在摸索应对方法:

组建学习小组,互相答疑解惑。“我们几个中国同学组成了学习小组,各自发挥优势科目,互相辅导,效果很好。”

提前制定复习计划,避免临时抱佛脚。“我学会在开学初就标记好所有考试时间,提前四周开始复习,这样不会到最后手忙脚乱。”

适当运动,释放压力。“我会在傍晚去游泳,既避开了炎热,又能放松心情。运动完后复习效率更高。”

保持与家人的联系,获取精神支持。“每周固定时间和家人视频,听听他们的声音,感觉自己又有了继续奋斗的力量。”

写在最后

留学是一条艰辛的路,考试季只是其中的一个关卡。每一位在异国他乡挑灯夜读的留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有一次我在图书馆复习到深夜,准备离开时,旁边的马来西亚本地同学递给我一包饼干,说‘加油’。就那么一个小小的举动,让我温暖了好久。”

如果你身边有在马来西亚留学的朋友,考试季请多给他们一点理解和关心。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次视频通话、一个鼓励的表情,都可能成为他们继续前行的力量。

每一盏深夜亮着的台灯背后,都有一颗在坚持与放弃间徘徊的心。 愿所有留学生都能在考试季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不负自己,不负时光。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旅程中,让我们彼此成为那盏灯,互相照亮,共同前行。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拿到自己梦校的offer,祝同学们留学旅程顺顺利利!

评论 (0)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来留下第一条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