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天气图标 --°C -- · --% · --
|
加载中... 天气图标 --°C -- · --% · --

马来西亚留学第一年 VS 第三年的心理变化

文化适应 住在大马 杂七杂八
马来西亚留学第一年 VS 第三年的心理变化

在还记得刚下飞机时,马来西亚那股湿热空气给你带来的第一个呼吸吗?三年过去了,那股熟悉的气息早已成为生活背景。从第一年到第三年,留学生的心理变化体现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今天,就让我们从五个方面,细细品味这段成长历程。

温馨提示:全篇干货,不含水分,建议同学们反复观看,仔细消化❤

生活习惯:手忙脚乱到游刃有余

第一年,你像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每天纠结于如何乘坐公共交通,看不懂复杂的巴士时刻表,经常坐错站。去商场购物时,总是下意识地在心里换算人民币,对每个消费决策犹豫不决。水电费研究好几天还是不知道怎么交...

第三年,你已是这片土地上的“老司机”。熟练地用Touch 'n Go搭乘公共交通,甚至知道哪些线路的巴士通常会提前或晚点。购物时不再纠结于汇率换算,学会了在各大超市促销时囤货。你已经掌握了与马来西亚天气和平共处的秘诀,知道何时该开空调,何时只需开窗通风。水电费账单也不再像天书一样难懂,动动手指,手机上就可以从容搞定!

学习节奏:疲于奔跑到把握节奏

第一年,每次课前都焦虑不已,担心听不懂教授的口音。小组讨论时总是最安静的那个,因为思维还停留在“中译英”的模式。你拼命记笔记,却常常抓不住重点。期末时通宵复习是常态,图书馆成了你最熟悉的“家”。

第三年,你已经懂得如何主动学习。课前快速浏览PPT,课中专注听讲而非盲目记录,课后及时整理知识点。小组讨论时,你不仅能流畅表达观点,还能协调组员之间的分歧。更重要的是,你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不再需要通宵达旦,学习效率却大大提高。



饮食习惯:从抗拒到拥抱

第一年,你的中国胃对本地食物充满抗拒。觉得椰浆饭口味奇怪,叻沙太辛辣,而对印度煎饼的卫生状况心存疑虑。你四处寻找中餐馆,甚至不辞辛苦地自己下厨,就为了复刻一口家乡味。在食堂里,你总是点最安全的炒饭或鸡饭。

第三年,你的味蕾已经国际化。开始懂得欣赏叻沙的层次感,会专门去特定 mamak 档品尝 roti canai,甚至学会了用右手品尝香蕉饭。你不再执着于寻找正宗中餐,反而爱上了这种多元美食体验。周末与朋友探索不同美食,成了你最大的乐趣之一。



假期出游:从游客到当地人

第一年,每个假期都排满了旅游计划。急着打卡所有热门景点——登双子塔、游马六甲、上云顶、逛槟城。旅行时一定要拍足够多的照片,证明自己“到此一游”。你按照旅游攻略按图索骥,却常常感觉与当地隔着一层玻璃。

第三年,你更懂得如何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假期可能会选择在一个小岛上发呆,或者去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小众景点。你不再执着于拍照打卡,而是真正去体验每个地方的生活气息。你有了自己私藏的美食清单和秘密基地,当有朋友来访时,你能带他们体验地道的马来生活。

朋友相处:从孤单到丰富

第一年,你的朋友圈大多是中国人。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共通性,让你在异国他乡感到安全。你小心翼翼地与本地同学交往,常常因为文化差异而不知所措。孤独感时常袭来,尤其是在传统节日里。

第三年,你的朋友圈已经多元化。除了中国朋友,你还有马来西亚本地朋友以及其他国际生。你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朋友的习惯和信仰。你学会了在多元文化中自如切换,与马来朋友一起开斋,与印度朋友共庆屠妖节,与华人朋友过春节。

写在最后

三年的时间,改变的不只是你的外在,更是你内心的格局。从最初的迷茫不安到如今的从容自在,这中间的每一步都是成长的印记。

无论你正处于留学的哪个阶段,都请珍惜这些体验——第一年的青涩与第三年的成熟,同样珍贵。因为它们共同塑造了今天这个更加开放、包容和坚强的你。

留学是一场蜕变,而你已经在这场蜕变中,长出了美丽的翅膀。

希望大家都能早日拿到自己梦校的offer,祝同学们留学旅程顺顺利利!

评论 (1)
登录 后发表评论
guest_8982
guest_8982
2025-11-12 16:00
这篇分享太实用了!感同身受,期待更多留学心得!